文章類別: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2006/7/23 8858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如皮膚搔癢、乾燥、紅疹、流湯、乾裂、結痂、變厚等。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約有80%的患者會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家族中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此外,異位性皮膚炎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別人。

異位性皮膚炎的特色?

異位性皮膚炎除皮膚炎外,患者皮膚會有乾燥、很癢、皮膚失去保護層易感染病菌以及病情往往會惡性循環。

另外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先有皮膚炎才癢,而是先癢之後抓、抓傷皮膚後才造成皮膚炎,有了皮膚炎後又更癢於是又更抓,形成惡性循環。而一但皮膚受傷發炎後,也就更容易細菌感染。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則依發生的時間、年齡而有所不同;在新生兒期以紅色丘疹、搔抓、破皮、水泡及分泌物的急性發作為主。疹子好發在頭、頸部或四隻伸側處。年紀稍大時,會以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沉澱等慢性變化為主,病灶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體皺折處。

異位性皮膚炎對病童心理的影響,以及家長應有的態度?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對病童的外貌造成影響,所以也會影響病童的心理與情緒。發病時病童常會覺得沮喪、生氣、孤單、情緒不佳、不舒服的感覺。大一點的病童也會害怕交不到朋友。

而父母在照顧這類病童上常見的錯誤,包括:

一味責罵:很多父母知道搔抓的動作會導致病情惡化,而一味苛責小孩。其實小孩大多是因為劇癢難耐,並非自己喜歡抓。協助小孩解決痛苦,會比一味苛責來得有效。

忽視不理: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又認為長大自然會好,有些家長會來個相應不理。這樣的態度會讓小孩覺得孤單、缺乏被了解,也會延誤病情。良好的病情控制,一為提高當下生活品質、二為提高「長大斷根的機會」,因為嚴重的病情更容易持續發病至成年。

過度溺愛:因為覺得和家族史有關,而對小孩產生虧欠愧疚的感覺。因此對小孩百依百順,嚴重溺愛,如此也不利小孩身心健康。

其實,積極協助孩子,讓他了解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願意協助他解決痛苦;當然心平氣和,試著讓小孩接受自己的疾病也很重要。

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原因?

抓:如前所述,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先有皮膚炎才癢,而是癢→抓→疹三部曲,其中抓更是異位性皮膚炎三部曲中承先啟後,導致惡性循環中重要的因素。然而沒有癢就沒有抓,癢的控制除了避開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的因素外﹝如下述﹞,適度的使用外用藥或是口服抗組織胺是需要的。這部分需要與醫師好好的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控制。

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也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家庭!因此就家庭成員而言,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以及疾病控制上的協助,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醫師更應以同理心提供患者本身以及整個家庭必要的支持與協助。此外,病友會也能夠提供患者本身或照顧家庭一個精神上支持或訊息交流的園地。

溫度、季節、氣候、溼度、流汗: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由於皮膚敏感,過冷、過熱、過乾、過濕或過多日曬都會加重皮膚的癢感。因此盡可能待在涼爽舒適的環境內。不是不能運動,但運動完後應盡快沖個溫水澡,將汗水沖掉後適度的補上外用藥及保濕劑。皮膚乾燥時,尤其是秋冬的季節,更應特別加強保濕。一般而言,溫暖、溼度適中且溫度變化不大的環境對他們而言是有幫助的。

感染: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而這些感染也會進一歩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需特別小心處理。若真的發生細菌感染,因盡速就醫,醫師會視情況給予局部外用抗生素或口服抗生素治療。

飲食:目前並無醫學證據證明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每次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盡量避免。即使抽血顯示病童對某種食物有抗體存在,也不表示此食物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主因。一般而言,在所有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僅有極少數病例,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會考慮限制某些食物。如果未發現明顯導致疾病惡化的食物,卻予過度的限制,對發育中的孩童,弊大於利!

衣物:應盡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應避免毛料或人工纖維,最好是100%純棉或至少含棉80%以上。

清潔:使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即是使身體變的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環境:灰塵過多的空間、塵蹣過多的物品,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等均應盡量避免接觸。

異位性皮膚炎的保養之道?

做好保養工作,能大大減輕發病的機會以及病灶的嚴重度,進而改善病童的病情與生活品質。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做好保養,對於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達到完全不需要藥物的目的,而針對嚴重的患者,則可以大大減低病灶程度和不適,減少用藥,以及降低反覆發作的機會。那要如何做呢?簡單的說,就是濕潤和滋潤兩大部分,至於實行上,則應:


●使用溫水沐浴,每天可以兩三次。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鹼性肥皂,而應使用溫和的清潔用品。市面上的多芬肥皂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醫療通路也有許多專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設計的清潔用品也都是很好的選擇。
●不要使用菜瓜布、或是尼龍做的沐浴巾來刷洗身體。
●溫和的擦乾身體,不要用抹的方式擦乾,而應以壓乾的方式,以避免用毛巾抹乾時對皮膚造成傷害。毛巾應選用純棉製的。
●身體擦乾後應在三分鐘內擦上保濕用品。若需用藥,則應先擦上藥後再擦保濕用品。
●保持指甲短而乾淨,以避免過長的指甲容易抓傷皮膚。
●保濕用品除了在沐浴完後使用外,也應視需要經常使用以避免皮膚乾燥。而在保濕用品的選擇上則應以膏狀(ointment)或乳霜狀(cream)為主,乳液型(lotion)或油型(oil)的效果較差。凡士林是很好的選擇,如果不喜歡凡士林的油,醫療通路上也有許多專為異位性皮膚炎設計的保濕用品,不管在維持皮膚障壁以及減低發炎反應方面,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基本上,沐浴是達到濕潤皮膚最有效的方法,擦保濕用品則可達到滋潤的效果,兩者必須同時進行,缺一不可,才能達到理想的保養效果。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目前異位性皮膚炎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然而早期有效的控制及治療卻有打破惡性循環的重要性並能增加青春期後改善的機會。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包括四方面:


1. 避免惡化因子。
2. 做好保養工作。
3. 抑制搔抓。
4. 藥物治療。

其中前兩項需根據之前的敘述確實的實行,後兩項就需要皮膚科醫師的協助,利用口服或外用藥來達成目的。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與治療,絕對需要患者、家人以及醫師三方面通力的合作才能達成。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膏是否都是類固醇?副作用是不是很大?

雖然已經有一些非類固醇的局部免疫調解劑用藥,tacrolimus和pimecrolimus,但是類固醇藥膏還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藥。雖然類固醇用藥長期使用會有皮膚萎縮或全身吸收造成的全身性副作用,但那都是長期不間斷大量使用強效類固醇才會造成的。只要選擇適當濃度的類固醇,控制使用的時間就可以將類固醇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很多父母都因為怕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或是等到很嚴重時才用。這其實是很不對的。正常的皮膚擦類固醇當然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但是異位性皮膚炎如果出現濕疹樣變化時,皮膚本身的發炎也是有傷害的,甚至比類固醇的傷害更大!此時使用類固醇反而會把傷害降低。所以使用類固醇藥膏時不應只是想到它的副作用,而應考慮如果不治療與治療兩者之間哪一個的傷害較低!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才是使用類固醇藥膏正確的觀念。

皮膚科醫師其實與患者及家屬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我們都希望能夠幫助患者及家屬,在傷害最低的情況下將病人的狀況控制住。而這個傷害除了來自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外也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對病人身心的傷害。在通盤的考慮下,給予患者最適當的治療來達到最佳的疾病控制是患者、家屬及醫師共同的期望。所以,面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家屬及醫師三方面應開誠佈公、竭誠合作,才能成功。

本篇文章由財團法人皮膚科學發展文教基金會之異位性皮膚炎保健手冊修訂編輯而成"

首頁   :    診所介紹   :    服務項目   :    衛教文章   :    網路看診   :    電子報專區

 

Copyrights ©  www.beyoungclinic.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比漾皮膚科診所診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勝利一路9號1樓﹝義民財團大樓旁﹞    電話:(03)658-6463